202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喜好保藏的石家庄市民曹先生展现了几方具有特别含义的铜墨盒藏品,这些制造于八十多年前的铜墨盒上,刻有“根除日寇”“勿忘国耻”等警句,它不只见证了日本侵华战争这段前史,更告知咱们应铭记前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喜爱平和。
正方形铜墨盒上刻有“根除日寇”字样
曹先生向记者展现的榜首方铜墨盒是个正方形墨盒,中心刻着“根除日寇”四个大字,右侧刻着:“民国二十五年”(注:公元1936年),左边刻有:“刘振三敬赠”。
铜墨盒上刻有“根除日寇”字样。
据曹先生介绍,这方铜墨盒是他父亲曾经的藏品,而墨盒上的刘振三是一位抗日将领。
刘振三,1904年生,1971年逝世,河北故城人。“卢沟桥事故”后,刘振三升任第113旅旅长,驻防廊坊车站。不久,他又升任第180师师长。
1938年年头,日军板垣师团大举进攻山东。日军一路侵犯,进逼鲁南军事要地临沂,试图与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3月上旬,日军进至临沂城下。张自忠接到指令后,当即率部星夜兼程,于3月11日黄昏赶到临沂北郊沂河西岸。其间,第180师配属第59军参与了淮河阻击战和两次临沂战争,与日军激战屡次,重创日军板垣师团,第180师也付出了伤亡数千人的沉重价值。
9月初,刘振三率第180师随第59军开赴潢川设防,阻击日军西进,并接到死守潢川至9月18日的指令。9月6日,日军第10师团直扑潢川,刘振三率第180师独立39旅在潢川守城,独立26旅前出至城东七里岗设防,潢川保卫战随即打响。激战数日,两边构成拉锯状况,日军随之改动战术,第180师主力也装备到潢川西郊,维护城防部队后方。16日,七里岗阵地失守,日军开端进犯潢川县城。紧迫关头,张自忠亲身带领第180师师长刘振三和军部决然进入潢川城。日军进犯强烈,刘振三期间两次中毒昏倒。历时12个昼夜艰苦激战后,第59军完成了战区布置阻击日军至18日的使命。之后,刘振三又率部参与了常德会战等战争。
这方刻有“根除日寇”的铜墨盒是抗日将领刘振三赠送亲朋好友的留念品,表现了刘振三作为抗日将领不畏艰难,奋勇作战的坚强斗志,显示了其完全消除日本侵犯者的决计和誓死捍卫国家疆域的勇气。
抗日英烈送别人刻有“勿忘国耻”铜墨盒
曹先生展现的另一铜墨盒相同是正方形款式,墨盒上精刻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右侧日期标明:“民国二十年十月”(注:公元1931年),左边写有:“朱赤敬赠”的字样。
铜墨盒上所刻的“勿忘国耻”字样。
朱赤,字幼卿,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他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结业后参与北伐战争,作战英勇。曾任第88师第262旅少将旅长,献身于南京雨花台,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发起对上海的进攻,驻防淞沪一带的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为援助第十九路军抗战,朱赤地点的第88师授命赴沪声援。2月16日,朱赤随部进入江湾、庙行及蕴藻滨一带阵地,同日军打开苦战。通过两昼夜苦战,日军伤亡沉重,被逼中止进犯。庙行一役,也是日军在上海遭受的榜首次大惨败。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时任第262旅少将旅长的朱赤率部在八字桥等地首战日军。朱赤和广阔抗战将士们屡次打退日军进攻,鼓动了全国抗战军民的决心,也赢得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支撑,成功粉碎了日军试图“24小时内占据上海”的傲慢野心。11月初,日军直逼南京,朱赤旅授命坚守中华门和雨花台阵地。12月11日,日军主力攻至中华门雨花台一线,与朱赤的第262旅产生剧烈战役。殉国前,朱赤吩咐战友把作战地图和文件悉数毁掉。随后,雨花台阵地沦陷,朱赤同全体官兵壮烈殉国。
1983年,朱赤被民政部追以为抗战勇士,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发布的榜首批300名闻名抗日英烈和英豪集体名录。这方铜墨盒充分表现了朱赤作为抗日将领在抗日战争中不畏艰难,短兵相接,卑躬屈膝,舍生忘死的抗日情怀。
此外,曹先生还展现了一方刻有花鸟的正方形铜墨盒,而在这方铜墨盒左边,刻有两行小字:“民国二十二年参与华北抗日同高购于北平”。据曹先生介绍,这方铜墨盒相同有留念含义。“这是公元1933年,一位名叫‘同高’的抗日兵士参与华北抗日,其时在北京购买的这方铜墨盒,并刻字留念。”曹先生说,看到这些见证先烈奋力抗击侵犯的铜墨盒,咱们更应铭记前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喜爱平和。
刻有“参与华北抗日”等内容的铜墨盒。
韶光流通,年月葳蕤。采访中,曹先生慨叹道:“有些前史,永久不能被忘记。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留念与公祭的日子,其含义在于促进人类的前史回忆持久坚持唤醒状况,而防止呈现哪怕是顷刻的忘却与麻痹。让我们以史为鉴、创始未来,一同维护世界平和及正义良知。”
保藏研讨 发掘铜墨盒包含的前史价值
墨盒是盛墨汁之器,铜墨盒创始于清代,盛行于同治、光绪及民国年间。它有着轻盈灵活、坚持墨色滑润和乌亮的作用,曾是文人墨客必备之物,近些年来广为保藏者所喜爱。铜墨盒除了极强的实用功能外,刻铜名家以铜为纸,以刀为笔,在铜墨盒上雕琢,使其成为了一种精巧的艺术品。还有人在铜墨盒刻上具有留念含义的文字,作为赠品送给别人。曹先生表明,铜墨盒上记载的信息特别丰厚,不只有山水、花鸟、人物,还有各种名言警句,有的还记录了严重前史事件。
石家庄市民曹先生展现保藏的铜墨盒。
59岁的曹玉想是石家庄市民,他父亲就喜爱保藏。儿时,曹玉想最高兴的事儿便是到父亲的卧室,把玩一件件藏品。各种藏品中,他特别喜爱那些图画精巧的铜墨盒。“铜墨盒上的山水、花鸟看着特别精美美丽。”渐渐地,曹玉想也对保藏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逝世后,他将那几个铜墨盒小心谨慎地保存起来。
2004年,曹玉想也有了保藏铜墨盒的主意。之后,只需有时刻,他就骑着自行车到石家庄的各个古董商场转。此外,还使用出差的时机,在全国各地的古董商场寻觅。“每到一个当地,我就向当地人探问古董商场的方位。”曹玉想说,现在,他保藏铜墨盒现已20多年,给他的业余生活增添了极大的趣味和精力享用。
“现在,我保藏的铜墨盒,许多都成为了宝贵的前史材料。上面沉积着很多的前史、文明和社会信息,具有很高的前史价值、文物价值、保藏价值和赏识价值。”曹玉想说,他保藏这些铜墨盒并非附庸风雅,而是在保藏文明,在抢救、维护古物的一起传承文明。假如保藏到一方心仪的墨盒,爱不释手,那种激动、高兴的心境无以言表。
石家庄市民曹先生把玩藏品。
此外,曹玉想除了保藏,还会发掘这些铜墨盒背面包含的前史价值。常常保藏到刻有文字的铜墨盒后,他会去图书馆查询有关材料,以便确认其完好、精确的前史。“捧在掌心,仔细欣赏,恰似能够听到从悠远的时刻界碑上传来的回响。”曹玉想说。
至今,曹玉想保藏的铜墨盒已达300多方,大多为清末民初的藏品。曹玉想表明,期望往后有时机能把这些具有特别前史价值和留念含义的铜墨盒进行展出,让更多市民鉴赏。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南开宇
来历:燕赵晚报